合歡越嶺古道的構築可分三個時期來說明,
1914年日本人發動「太魯閣征伐戰」,
為了後勤補給之便,
而修築從太魯閣口至文山溫泉的軍用道。
戰後為積極開發山區,
及加強對原住民的統治,
便分區分段修築道路,
至1921年止完成外、內太魯閣道路。
及至1933年又修築從卡拉寶至碧綠、
關原、落鷹山莊的道路,
隔年完成梅峰經鳶峰、
昆陽、合歡山莊之道路。
及至1933年又修築從卡拉寶
至碧綠、關原、落鷹山莊的道路,
隔年完成梅峰經鳶峰、昆陽、合歡山莊之道路。
可從花蓮經太魯閣、天祥、
卡拉寶、合歡山直達霧社,
並將此路段稱為「合歡越嶺古道」,
也成為當時熱門的健行步道。
至於經過八、九十年的歷史,
當時的合歡越嶺古道僅存的路段並不多。
一部份成為現今中橫公路、台14甲的路基,
一部份經國家公園整建後成為步道,
像綠水合流步道、蓮花池步道。
綠水合流步道前段步道,
是在樹林中起伏前進,
不過一路走來相當輕鬆愉快,
中途會經過一座吊橋,
途中可以仔細留意各式的解說牌,
或是放下腳步細聽悅耳的鳥鳴聲。
從中段開始步道,
是沿著山壁一路開鑿的,
首先會經過一座短短的山洞,
穿過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峭壁之上,
而原本的中橫公路就在你腳下,
走在峭壁間彎彎曲曲的路徑上,
走起來並不會令人害怕,
因為一側設置有欄杆保護。
合流後段的步道又是一片林蔭,
這裡地勢相當平坦,
途中會經過一座紀念日本士兵的弔靈碑,
不過沒啥好害怕的。
沒多久就走到出口了,
來得順著產業道路往下走才會回到公路。
這裡的景觀也是全程中最優之處,
可以俯視立霧溪的峽谷之美。。。
就崖一眺溪淙潺,
在邀嵐霧欣悠涵,
腳蹋翠蔚情漾燦,
下淌雲飄沁怡瞻!
感謝(清水讓人)贈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