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峰雲濤嶺外霞     寒山嶸絕霧輕紗 

橋沐靈氲盤結氣     飛花似夢化無崖




百萬年來,立霧溪不斷切割了這塊台灣地質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層,地殼不斷隆起上升,

再加上風化與侵蝕作用,形成平坦的河階地,造就了集天地大美,得山水清趣的峽谷。





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泰雅族東賽德克群,

從南投縣境內濁水溪上游,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

東遷進入立霧溪、木瓜溪山谷定居,以山田焚懇及狩獵維生 ,

並發展出相當優異的編織技巧。因族人自稱為Truku,

所以 遷移的居住地區,才叫太魯閣地區。

太魯閣 Truku 族語意為山腰的平台、

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 瞭望台之地。

這個地區即為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之範圍。





太魯閣台地位在立霧溪出海口的北岸,

立霧溪沖積扇三角洲的頂端,面積約三公頃,

蘇花公路與中橫公路在此交會。



靜靜佇立在中橫公路太魯閣口東界,起點的中國式牌坊,

為觀光客 到此一遊 拍照留念的景點,而燕子口和九曲洞,

是太魯閣峽谷最讓人心動的自然奇觀,也是峽谷最窄的兩段。




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

步道入口就在隧道口右側的砂卡礑橋橋頭。



車輛可通過砂卡礑橋,置於停車場,再步行回到步道口。

從砂卡礑橋往下俯瞰,清澈的砂卡礑溪緩緩注入立霧溪中。

由於砂卡礑溪流路短,水流湍急,且水中含沙量少,

因此無論平常或颱風豪雨之後,溪水都能保持清澈。




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

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

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 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四週高山溪谷環繞, 貫穿其間,山勢峻偉,溪流清澈,

沿著溪上游的山腰而行,整條步道平緩好走,起伏不大 。





砂卡礑溪水清澈碧藍,居高臨下欣賞谷中溪流,

美如離世秘境,整條步道沿砂卡礑溪向前延伸,



因溪谷佈滿大理石,溪水沖激大理石釋放出其中所含的碳酸鈣成份,

溪水呈現藍中透綠的迷人色彩,太魯閣的水石之美,砂卡礑步道堪稱絕品。










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

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

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

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步道全線亦設置十餘座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

還有幾處親水小徑可以直 下溪谷,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曬著溫煦的冬陽,走在林木蓊鬱的清幽步道,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奇妙撫慰 !





織著綿綿密密的網將你困下,狹小的空間我蘭氣輕吐,微揚的嘴角,

勾起一抹若有所思的眼神,時而開心、時而害羞、凝神與發自內心的笑。




大雪

雪封氣寒凋碧樹   霜華冷盡意寒悟

倦鳥知返暖巢歸   一載別離今不孤




紅橋山腰出   聯結兩岸路


往來人車多   引擎聲負負


 感謝 出外人 贈詩詞




                        砂卡礑溪


碰水濺稱花巧,錦瞬拍綠茵曉,


前眺遠楓隨俏,深魚游嬌小喬!


 感謝  清水讓人   贈詩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采應 的頭像
    采應

    采應的天地 采弦上月華 流水應芬芳

    采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9) 人氣()